BG大游百科知识详情

【分析】一座牦牛博物馆,浓缩京藏各族同胞同心筑梦的手足情深

  ▲吴雨初在西藏牦牛博物馆内研究牦牛标本。新华社发

  吴雨初的藏族妈妈格桑啦,视他为大儿子。牦牛博物馆开馆时,格桑啦捐赠了她年轻时穿的牦牛皮披风一条编织的牦牛毯子。

  吴雨初和藏北牧民出身的加西热次仁拉达亲如兄弟。在加西热生命的最后时光,吴雨初守护在他身边。饱尝艰辛的次仁拉达英年早逝,未能践行和吴雨初享晚年的美好约定,但他履行着两人的另一个生死之约次仁拉达的女儿桑旦拉卓,成为吴雨初的养女。

  桑旦拉卓现在是牦牛博物馆的守护者,也是吴雨初的藏文老师。在藏北十二年,桑旦拉卓负责故事的藏文翻译,并在形色藏人每篇故事后,用汉字撰写了读后感。

  我此生有两位父亲,一位是藏族父亲,一位是汉族父亲,他们都给了我无私的爱。桑旦拉卓说。

  二

  吴雨初常身着藏装,操着一口流利的藏语,奔走在八廓街,向古玩商家征求藏品。得知他创建牦牛博物馆的消息,许多朋友放下手的工作,成为志愿者。他以杰出的才华坚韧的毅力赤诚的行动,感动着各界人士尽其力竭其智准其请,同他一起追梦筑梦圆梦。

  话京藏情,同筑梦。时任故宫博物长单霁翔在牦牛博物馆开馆时说我当了10年家文物局局长,见识过很多博物馆的建设,但没有一个博物馆,像它的筹建过程如此感人。

  憨厚忠勇悲悯尽命,是吴雨初对牦牛精神的概括。亚格博,是藏族同胞对吴雨初的称呼藏语意思是老牦牛,他很喜欢这个称呼。

  牦牛博物馆和吴雨初的故事,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在当代的生动诠释和接力传承。

  西藏牦牛博物馆的建设凝聚着无数的感人故事,以及无数人传承保护西藏优秀文化的奉献精神。

  畜牧文化和游牧文化是西藏文化非常有特点的一部分,而做牦牛博物馆其实就在保存畜牧文化。吴雨初说。

  ▲西藏牦牛博物馆一分四个厅感牦牛探秘牦牛相伴牦牛灵美牦牛。感牦牛展厅运用转经筒牦牛头骨玛尼堆场景画壁画等形式,表达了藏族人民对牦牛的感和崇敬。图为感牦牛展厅的展品自然死亡的野牦牛头部。图片源际在线

  十世班禅曾说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人民。西藏牦牛博物馆收藏了两具巨大的野牦牛头骨化石,出自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经检测,化石历史超过4.5万年。从现有资料分析,牦牛的驯养历史大概在距今35004500年前就开始了。

  吴雨初认为,数千年,牦牛与高原人民相伴相随,牦牛尽其所有,成就了这里人民的衣食住行运耕,并且深刻影响了藏族人民的精神性格。

  三

  牦牛博物馆是一个以牦牛为载体表现牦牛与藏族关系展示牦牛驮载的高原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展陈内容既包括历史文化畜牧文化器物文化丧葬文化生态文化,也包括了高原藏族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审美文化,还涉及宗教和哲学文化。这里是保护传承藏文化的重要阵地。

  ▲灵美牦牛展厅包括牦牛主题的岩画壁画礼赞现代书画摄影民间艺术和生活的牦牛形象等展示组,以人和牦牛同的狂欢作为结束。图片源西藏牦牛博物馆官方网站

  博物馆展陈结合诗经山海经语等华传统文化典籍的记载讲述牦牛历史。不仅如此,博物馆还通过研究并举办无言的战友特展,将西藏与内地的交往交流,民族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贯通起

  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在革命最困难最危急的关头,藏族人民赶着牦牛支援红军。革命胜利后,曾对藏族老红军天宝说革命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牦牛革命’。

  十八军老同志王贵说过如果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车推出的;那么西藏和解放的胜利,是的政策的胜利,也是藏族人民用牦牛驮出的。当时没有公路,部队给养全部靠人背牛驮,藏族群众用牦牛支援解放军。

  时任十八军五十二师政治部宣传干部魏克说,在川藏青藏公路通车前的5年时间里,藏族人民出动牦牛达100多万头支援解放军运输。这些牦牛,不仅默默无言地给部队运了物资,还是解放军在冰天雪地进军时的开路先锋!他还称牦牛为无言的战友。

  在1962年印自卫反击战,边境交通极为不便。据当时的作战参谋后任西藏林芝军分区副司令员李春回忆没有公路,印军想不通,军队靠什么供给给养?以为我们有什么高级食品,吃一顿能管好几天。其实,我们就是靠老乡支前,靠牦牛运输。

  上世纪80年代,西藏阿里波林边防连战士收养了一头无人认领的黑牦牛,这头牦牛为战士驮水十多年,直至衰老。战士们感念其功绩,向南疆军区申报并获得批准为其荣立三等功,这在军史上独一无二。


    在西藏旅游的淡季,吴雨初带着牦牛博物馆的照片,先后到北京广州浙江等地巡展,他希望更多的人了解牦牛,了解牦牛文化。

  源民族报

  关注银川民族团结

上一篇:【建议】ems国际快递单号查询 下一篇:【归纳】南宁专业妇科疗法 南宁专业妇科医院哪家技术好